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机器人

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4-11-21 21:53:42   阅读量:   作者:凯发88

  北京时间9月19日上午9点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奔赴太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在地面㊣待命约5年,这两颗卫㊣星带着承前启后的新使命,将在在轨十年中,为我国下一代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的新技术探路。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在指控大厅宣布时,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林宝军满怀激动之情写下了《满江红·北斗三号收官星》。

  从2009年北斗三号立项,到2015年首颗试验星升空,再到2020年提前半年实现全球组网,中国科学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将更多创新灵感注入了稳字当头的卫星研发中,把不可能变成了新突破。

  很多新的技术方案,当我们第一次提出时,经常是一片反对声。林宝军回忆说,在立项前几年,他听到最多的就是国外都没做成,我们怎么㊣可能,随着一次次的不可能变成实现,现在大家不敢想的心理㊣负担少了,这就是创新带来的自信。

  林宝军在词中对这次发射的两颗星,寄予厚望收官星,续辉煌;天行健,钟更精;星间链,格致人先新境。

  这两颗在地面上待命多年的卫星,将在确保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精准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试验试用。林宝军介绍,它们不是组网星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导航制高点技术时频及星间链路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新型原子钟和新型星间链路,是这次验证的主要新技术。当我看到新的星间链路技术需求时,都觉得无论重量、功耗的指标,都苛刻到不可能。林宝军说卫✅星导航技术,没想到最终在团队努力下,竟然实现了。入网工作后,这两颗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

  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成✅立伊始,林宝军就从全国各地一㊣个个面试,招揽来一群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组建起了当时一支平均年龄仅31岁的科研队伍。

  在林宝军看来,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机器人,每天㊣聚在一起,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就是一种幸福,我为这群年轻人点赞。

  既要新,也要稳;因为新,更要稳。从北㊣斗三号发㊣端,做皮实好用的创新卫星从此成为这支团队的核心理✅念。如今,十几年过去,从这支队伍的年轻人中,走出了十几位担纲卫星型号重任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2012年,刚硕士毕业的李绍前来到北斗团队。仅用了4年时间,他就成长为当时团队里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简称卫星创新院)导航所副所长。

  从研制导航卫星起步,我们现在已向导航与遥感、通信、科学探索等融合的方向发㊣展。李绍前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将卫星研制从近地轨道向地月空间拓展,这意味着卫星轨道高度将从3.6万公里,延伸到38万公里,甚至上百万公里,为未来航天器的深空探测,提供更高精度的导航——这样的探索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事实上,从北斗卫星的研✅制出发,卫星创新院形成了一系列科研、工程上的体系和制度,对于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担当开拓谋跨越,承前启后助㊣华兴。望未来,泛在又融合,更智能。林宝军在《满江红·北斗三号收官星㊣》的结尾,展望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未来——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导航定位㊣授时体系,将是下一个梦想。

上一篇:智能制造
下一篇:鱼雷